這是幾粒種子如何甘心埋在土裡,如何發芽生長,如何吐盡芳華,蔚為一座花園的故事。這也是園丁的雙手如何耕耘,管家握著銀子如何經營倍增,鹽巴如何融化為美味,燭光如何照亮人心,出於乾地的根如何開枝展葉的故事。
勝利堂 ——她像溫柔的母親一般,安靜溫柔的矗立在地表之上,伸展雙臂懷抱屬於她的子女。生之、養之、育之、期待他日如同門前每株栽種的樹木一般、成為神國的棟樑。
風中、雨裡、烈日、天陰,她步履穩健的走過四十個年頭、歲尾。她雖無聲,然而在淺唱低吟之中,每個音符都敲響天際;她雖不語,然而在傳報佳音之時,每個行動都擲地有聲。
今日,她雖孕育子女如蔭,卻未因此沾沾自滿,乃持劃時代的前瞻眼光,積極向更遼闊的天地伸展。她,要走的路甚長!
1951年光復路街景
由差會聶和慈牧師,於5月18日在南大路建教會,同年12月初,聶牧師之子女捐贈一百美元,在光復路海軍子弟學校(現光復中學)對面買了一棟房屋,作為佈道所,是月25日正式開始聚會,此即今日勝利堂之前身。
安德牧師至佈道會所牧會,共二年時間。另有趙約瑟傳道與其配搭事奉。
在光復路之佈道會所,因人數加增與臨街人車吵雜,因此由安德牧師及教會執事們在3月13日決議買一克難茶館,修繕之後,原在光復路上的佈道所就遷移至建功路38號(即現址)聚會,並正式命名為「勝利堂」。
1955年3月13日,勝利堂正式啟用。
紀念勝利堂正式啓用新堂典禮的團體照
在新堂啓用後不久,在復活節主日後一小群會眾的照片
教會聘請張齊堂教師全家來此牧會,後按牧。禮拜堂範圍又再擴大一半,四圍也加上牆垣,勝利堂至此範圍雛型已具規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