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祂對我說: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所以,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」 (哥林多後書12:9)
以感恩的心來送別2019年,存盼望的心來迎接2020年。在宣教的日子裡,我好像忘了時光飛逝的感覺,但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更要把握機會向人傳福音,萬事起頭難,若不是上帝的眷顧和保守,宣教的事難以成就,由七人的宣教團隊與當地教會配搭,用了六年的時間開拓了一所大林教會,第七年正式交托給當地牧者承接。
述職後開始新一期的宣教生涯,真的並不容易,由七人變為一人全時間的獨行,但感謝主的預備,帶領我到民雄的傳愛教會,祂的恩典夠我用,回想起來,真的難以相信在過去的一年,由於差會的推動,差傳的工作發展,讓我已接待了四隊短宣隊、五位牧者、六位宣教士、四位執事、六位主內弟兄姊妹,以及與新竹勝利堂社青團契在民雄金桔農場會面,他們是來自加拿大、美國、香港、澳門及台灣,那麼多人的到訪、關心和配搭,真的令人感動!可以陪伴我、激勵我,為我禱告,雖是短暫的相聚和同工,卻使我不至孤身上路。在新的一年,值得回顧與感恩,藉此分享宣教的得失與甘苦,繼續仰望神,再次踏上信心的道路。
宣教之恩多而又多,值得回顧與感恩的事情:
一、為配搭傳愛教會而感恩
因一人團隊未能作開荒新教會,於是差會為單身女宣教士作出調整,主要做學生、培訓及接待事工。感謝主的安排和帶領,在大林鎮和民雄鄉的宣教事工上,預備了適合的教會來配搭。為大林到傳愛教會的往返路途獻上感恩,因政府修路工程,將那凹凸不平的路修平,使我駕車時能暢順行駛,到達那座落在鳳梨園及墓地之間的傳愛教會,週圍沒有別的建築及鄰居,更沒想到一百多人的教會,佔超過半數的年青人和學生,他們來自民雄鄉的中正、南華及嘉大的學生及外籍生,那裡有中、英文堂崇拜,提供不同學生的參與和需要。
感謝主!能與當地教會牧者建立美好和信任的關係,在三十多學生團契(提摩太小組)中,分為兩個查經小組,一位已擁有兩個幼童的傳道人和我各帶一組,每週查一章的經文,由學生輪流負責,我們在旁引導和補充,讓學生學習如何帶查經,當然事先要作預查的功課,經過一個學期,能看見他們在查經功課上漸有進步和成長,是我們作學生輔導最大的欣慰。
二、為與學生的連結而感恩
印尼學生(Anza):
他是從印尼北蘇門答臘的棉蘭而來,有千島之稱的國家是那麼的大,沒想到正好是與信神同學馬雅美牧師同城市。感謝主帶領他就讀於中正大學研究所,參與傳愛教會英文堂的主日崇拜,當音樂敬拜同工,個性活潑開朗,易於近人的學生。在陪伴他的過程中,知道他有一顆單純愛主的心,且願意服侍主。去年畢業,Anza的女朋友來台參加他的畢業典禮,也介紹給我認識,向我分享他們未來的計劃,為他們感恩和祝福,在歡送時,真捨不得他的離開。回國後,感謝主!他很快便找到教書一職,接著宣佈他與女朋友結婚的喜訊,同時也邀請我出席他們的婚禮,喜悅和安慰的心情不斷湧流,為他們即將踏入神所預備的婚姻歡喜。
非洲學生(Obaloluwa):
在一個主日崇拜後,穿著一套單薄的非洲民族服飾的Obaloluwa,他主動地走前來,與我握手和談話,當時感到一隻冰冷的手,卻讓我產生憐憫和關懷,將我所預備的圍巾送給他,他很開心地接受這份禮物,也隨即將圍巾繞在他的脖子上,雖不是一件外套使全身得保暖,但能給予小小的溫暖,展現他微笑的回應,接著,他對我說,想參與校園學生福音的事工,一個心中充滿熱情的青年,他向我問安時,又感到上帝的愛在澆灌,使我們成為流通的管子,心中充滿另一種的驚喜!原來在適當時,不一樣的同工就在左右,上帝的恩典總是夠用。
越南學生(Vithong):
他是一位天主教信徒,感恩他願意來傳愛教會的英文堂崇拜,讓他在那裡有屬靈的團契生活,認識更多新教基督的信仰。每個學期所遇到的外籍生也不少,要記得他們從那個國家城市來和名叫甚麼名字,對我而言,甚是難啊!不容易記起來,每一次我都把Vithong記成是從印尼來的,真不好意思!他不但沒有不開心,相反給我一個親切的笑容。做學生工作,要記憶好,最起碼要記得學生的名字,否則他們覺得沒有被關心,這也提醒自己可用簿子和照片記下來。感謝主的保守,Vithong和另一位印尼學生Nancy於今年一月份能順利畢業,完成了他們在中正大學的學業,在歡送會的過程中,感恩與離別不捨的心情,帶來生命的突破和挑戰,面對生命的成長和掙扎,使人勇敢走向未來。藉此祝福他們能靠主往前行,並且真實地經歷祂的同在和帶領,盼望他能真正認識主耶穌基督,重新思考祂的作為。
台灣學生(安祈、怡萱):
感謝主賜我機會參與詩班,能與學生們一起學習唱歌的技巧,成為服侍神的團隊。在詩班裏,女高音分為兩支,之一和之二,而我與安祈和怡萱都是同部,女高音之二,在練唱時,我們互相幫助,加上音樂老師用心的教導,鼓勵我們向難度高的一首獻唱詩(神極愛世人)作挑戰,沒有鋼琴的伴奏,不看歌譜,眼目且要專注在指揮身上,就在普天同慶的聖誕夜和主日崇拜中獻唱,神感動我們用心靈、音符和歌聲來彰顯祂的愛,藉著獻詩向人宣告神極愛世人,讓新來的朋友感受到上帝的愛。獻詩完,安祈和怡萱提出要照相,還指定是女高音之二,將這個充滿歡欣的聖誕夜留下美好的記憶。詩班的特色是以祈禱小組來建立組員關係,彼此鼓勵往音樂的領域上求進步,感謝主讓我服侍其中的一個小組,有機會關心和陪伴他們,透過分享和代禱,更能認識他們,與他們在唱詩讚美上得成長,也能成為他們的代禱者。
三、為短宣隊的參與而感恩
回顧2019年,分別接待了四月份的恩田堂、七月份的錫安堂、九月份的循道衛理堂及十二月份的葵涌堂之短宣隊,全新的配搭,對宣教士而言,在安排短宣隊的住宿、飯食、交通及行程上,都要作好事前的預備,處事的問題不難,但最大的功課是藉著與他們共處和服侍,盼望能幫助他們了解宣教的意義和精神,透過團隊的互動和短宣的行動,學習彼此配搭和在主裏合一。
為宣教作預工,最重要是與社區建立關係,對象包括學校校長、安養院主任、餐廳老闆及社區鄰居等,為日後短宣隊傳福音所開的路。感謝兩個差會(國際差傳協會和香港循理會議會的差傳部)及各教會差派短宣隊來大林,與宣教士一同體驗宣教前線的福音工作,讓短宣隊能看見這裡福音的需要,或許只能做撒種的工作,期間有機會向人傳福音,與社區建立關係,其一能突破個人的生命特質,變得有膽敢,不害怕,其二在接觸人群中,能將基督的福音與人分享,使別人因福音而蒙福,個人因分享而成長。
最令我驚喜的事:四月份的短宣隊中,惟一九歲的小男孩,透過短宣的過程,他不單要成為我的乾兒子,也盼望自己成為宣教士的好助手,小男孩的真誠真令人感動!另外十二月份的短宣隊中,有一個十歲的小女孩,她第一次參加短宣,便渴望將來也要成為宣教士,小女孩的心志真令人興奮!能進天國的,就是那些單純愛主的孩童,預備他們將成為宣教士的接班人。另外一位弟兄因看見宣教士的需要,於報名學開車,希望能減輕宣教士的接送載人的壓力,體貼入微,賦諸行動,以表示對宣教士的關心,這是真實的支持和幫助。九月份的短宣隊也有一位可愛又能幹的姊妹,透過短宣加深了她對宣教的傾向,為此我得激勵,原來上帝為宣教的事上早有預備,求主繼續帶領她,使她確知神的感動和呼召。曾經在澳門牧養的教會,栽培了一群少年人,期間相隔了十多年,如今他們屬靈的身量在基督裡長大成熟,建立基督化的家庭,至於單身的也持守對主的信靠,他們工作雖忙,仍然堅定所信的去服侍教會,他們於去年暑假被差派到大林,與我相會,參與夏令營,作國小學生的導師,帶領十多個孩子決志信主,甚覺欣喜和滿心感恩。
短宣隊的目的是要學習團隊精神,願意謙卑和順服,聽從牧者的帶領及當地宣教士的指示及提點,預備心志,放下自我,衝破文化障礙,放眼觀察,用心聆聽,接觸人群,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模樣,操練個人對環境的適應,與主合一,同心為神的國度而爭戰,不能忽視每日的靈修與禱告,建立屬靈的生命和短宣應有的態度。在短宣中,不是我們要為主做甚麼,乃是主為我們的生命定做了個人學習的功課。
四、為充實的宣教生活而感恩
與人連結:
認識差會所派來的短宣隊之弟兄姊妹,藉短宣與他們建立一份連結的關係,且保持聯絡,互相代求,這是我的後盾、我的支持和我的鼓舞。住在大林社區中,與人親近,主動認識新朋友、新鄰居和新學生,把寄居之地為家,稱為My Darling,愛那裡的人。
接待訪者:
宣教必要學習的功課,像希伯來書13:2說:「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;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,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。」作為宣教士更能體會客旅和寄居的心情,學習樂於接待遠人,好善、莊重、公平,聖潔自守,盡心、盡意和盡力來接待牧者、同工、短宣隊及弟兄姊妹,行上帝喜悅的事。
勤讀聖經:
感謝主!2019年能讀完和合本新舊約聖經,心感滿足,願新的一年能完成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的讀經計劃,祈求主加我力量,天天喜愛讀神的話。
關心社區:
傳統菜市場、店舖及公園是我常接觸人群的地方,從生活中可實踐宣教,感謝主讓我遇著易於交談的對象,見面一次兩次之後,便很自然地與他們分享福音和為他們祝福禱告,感謝主將與人親近的特質放在我裏面,使我能效力於傳福音的事情上。
享受查經:
感謝主!在探訪中讓我遇上好機會,為一對天主教的姊妹渴望的心獻上感恩,她們願意更深地認識、追求和事奉主,也想知道更多神話語的應許,於是我把握機會,主動地與她們一起查經。
一位主內姊妹和她未信主的先生,他們長期分隔於台灣與美國兩地,最近經兩次一起的查經,使未信主的先生願意傾向於基督信仰,且渴望讀聖經,多知道上帝,求主使他藉著讀聖經而謙卑信靠和接受主,並且與妻子恢復和好的關係。
每週五早上,我陪伴一位退休獨居的師母,她的先生是大林溝背里第一個產生的聖公會主教的僕人,約在七年前被主接回天家,三個孩子已成家移民國外,只剩她一人,也嘗試跟兒子全家住在一起,可惜她不習慣,從美國搬回台灣,因此更需要別人的關心,感動的意念由此而出,於是我要成為她查經的陪伴者,已有三年的時間,到今仍繼續。
每週五晚上六時,我多了另一個很有趣的查經對象,是一位信主兩年的姊妹。有一天她對我說:「我可否能夠跟妳學廣東話嗎?」而我的回答說:「不如我們用不同的語言(英文、中文、廣東話和台語)進行查經,好嗎?」她歡喜快樂地答應了,到目前我們已進行到第五次的查經,既有趣的學習,且能達到門訓的效果。
五、分享宣教的得失與甘苦
在宣教的禾場上,靠主作得人漁夫,但願默默撒網的工作能見效,為主得著更多的魚兒。有人問我說,傳福音的動力何處來?若非神的呼召和差遣,無人敢出征應戰,接受這艱難的任務。宣教士所作的是非一般的職業,有時候像消防隊員勇於救火助人;像護士專於照顧病人;像農夫勤於耕種收割;像輔導賦於引導方向,或許像孤單使女需要心靈歸屬;像軟弱無力渴望得著幫助,其實這一切都是主所作成的,成就在是否有忠心、良善和被呼召的人身上,成為和平的使者,敬畏神服侍人。
當宣教士要離鄉別井,開始少見家人,一年一次,甚至連一次都沒有,失去與家人、朋友相聚的時刻,想念和不被了解的心情由始而生,還要適應週遭陌生的環境,融入在異鄉,學習語言,操練個性,培養靈性,承擔使命,面對種種的挑戰和壓力!難免會感到孤單乏力,因此被燃燒的生命,肉體自然受虧損,但心靈卻是被煉淨、得堅固和存盼望。數算主恩的時候,發現恩典能勝過困難,祂能托住軟弱的信心和堅固疲乏者的心靈,且擦乾人心中的眼淚,使人懂得呼求祂的幫助和帶領。想到這份叫人得福音的使命,怎能不成為使人得福音的器皿呢!感謝天父的恩召,使用卑微的女子。
最感恩的事是看見莊稼成熟,收割時候到了,工人作好準備,以行動回應神,神將得救的人數加添給教會;另一方面感謝神顧念家人的需要,用祂奇妙的恩手和作為,把救恩償賜給他們,使他們歸入主的名下,從黑暗走向光明,得著屬天的盼望,這是宣教士最大的安慰和盼望,從此不再叫瑪拉,要叫拿俄米,苦盡甘來。宣教生涯讓我更能明白約翰福音第三章6節:「神愛世人,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,叫一切信祂的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。」